宋文13篇
周敦颐,北宋哲学家。字茂叔,湖南道县人。曾任大理寺丞、太子中舍签书等职。晚年知南康军。因居庐山莲花峰下,后人遂称其为莲溪先生。他是理学的创始人,程颐程颢都是他的学生。
248.爱莲说 周敦颐
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晋陶渊明独爱菊。自李唐来,世人甚爱牡丹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噫!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。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!《周子全书》
图片
【译文】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,值得喜爱的非常多。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。从李氏唐朝以来,世人大多偏爱牡丹。我唯独爱慕莲花,她从淤泥中冒出来却不曾染污,经过清水洗涤绝不妖艳。中心空灵外观挺拔,不生蔓,也没有逸枝。清香传播久远而益发醒目提神,袅袅婷婷直立水中。适宜站在远处观赏,不忍心把玩亵渎呀。我以为,菊花是花中的隐士;牡丹是花中富而贵者;莲花是花中的君子。唉!对于菊花的那种爱,陶渊明以后很少有人步尘。对于莲花的这种认知,与我同嗜者还有谁?对于牡丹的拥戴,当然数不胜数了!
【简析】咏物诗或咏物散文,多托物言志,关键在别出新意。作者对莲花的赞颂,表现对美好理想的向往,对高尚情操的追求,对正直人格的仰慕。“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”不但写出莲花美丽的外形,芬芳的气质,而且对它高洁的品德,美好的情操,正派的风度给予尽善尽美的描绘。作者将三种花的性格作了比较描写,使莲花的形象更为丰满。菊花是隐逸者的形象;牡丹是富贵者的形象;莲花则是美的理想的化身,他像袅袅婷婷的少女一样清纯,又像气度不俗的雅士一样高洁。作者慨叹真隐者少,趋炎附势者众,有德有品者稀。“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”深感孤独苦闷,但绝不同流合污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